疲倦、痠痛、關節僵硬、
發燒、手腳冰冷、背痛……,
有一種疾病,一旦發病,目前沒有藥能完全治癒,
只能想辦法控制,否則嚴重時會喪命。
你會是其中之一嗎?九個方法幫你降低風險。

七、八年前,林玉芳(化名)任職的公司即將成立,她無暇顧及已好幾個月嚴重咳嗽、發冷等感冒症狀,拚命忙著策劃相關行銷專案,只想撐過就好。
新公司成立後,身上幾處大關節卻開始輪流痛,一會兒這裡,一會兒那裡,跑來跑去。尤其手腕,常一痛就持續兩、三天。3個月後,她早上醒來常全身僵硬、不靈活,不能馬上起床。

認真工作的她終於在同事不斷催促下求醫,抽血檢查後被告知「慢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都呈陽性反應」。那年,她才30歲,青春正美好。

硬皮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膠原病……這一串令人似懂非懂,望之生畏的怪病名,有個共同語言:自體免疫疾病。

事實上,還有其他幾十種的病名,從非常陌生的,如天皰瘡,到熟悉一點的,如乾癬、僵直性脊椎炎、第一型糖尿病(是的,它也是),都屬於這一大群疾病。甚至像甲狀腺機能亢進,有六~八成肇因於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的葛瑞夫氏症。

很多時候,危機總是被大大忽略掉。

醫界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差異很大,端視哪種疾病而定。不過,有一群很常見、非特異的症狀,卻常伴隨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膠原血管類的疾病(例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乾燥症等)。這些症狀包括:疲倦、頭暈、不適、輕微發燒。而這樣的症狀,誰不曾有過?
本身有紅斑性狼瘡,二十多年來在病友團體中持續幫助其他人的龔麗娟說,一些病友發病狀況很像感冒。也有不少人一開始發病,免疫系統就攻擊腎臟,造成水腫,結果病人誤以為發胖,拚命減肥。

又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中年。有的病友四十幾歲這裡痠、那裡痛,覺得理所當然,持續做指壓、按摩、推拿,根本弄錯方向。

即使醫生,面對變化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難下診斷,甚至誤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