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說明一點,這個帖子討論的話題本身不具有政治性卻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我愿意尊重各位台灣網友的政治信仰 ,如同各位台灣網友也愿意尊重我的政治信仰一樣 ;因此,我希望我們理性討論,切忌因斷章取義或故意曲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爭論。
其次,這個帖子會運用馬克思辨證唯物史觀的分析方法。在各位台灣網友眼裡,馬克思主義就等同與大陸政府那一套愚民理論,這實際上是一種基於政治信仰的誤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事實上是本土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是強奸一切自由意志與文藝思想的鐵血工具,而原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西方人也是很推崇的。事實上,正如辨證唯物史觀認為的那樣,歷史的發展自有其規律性,決不是以少數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政府已經不得不漸漸放棄了那一套老掉牙的愚民理論。
再次,我所說的“中華民族”是指以漢族為主體的、以地緣政治和歷史文化心理為聯繫紐帶的多民族群體,按照這種界定,它包括大陸人與台灣人。其實,“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它并不能成為統一的法律依據。因此,即使是最堅決的台獨人士,也大可不必否認自己的民族血統,給自己潛在的道德心理自尋煩惱。只要大家認同這一點,這個帖子就應該在這裡而不是在天涯鐵血。

對於韓戰,台灣人和大陸人各自有其不一致的看法,而西方人則取得了一致的觀點,他們站在二戰后美蘇爭霸的世界政治軍事格局上說,那是蘇聯和美國在遠東地區軍事存在的較量。而在當時台灣蔣政府眼裡,現實政治權力的需求超越了一切民族歷史演變的意義,他們把韓戰當作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幸災樂禍地等著規模空前的西方聯合軍對把青天白日旗幟重新掛在南京某個曾經輝煌的大房間里。在大陸人潛在心理中,韓戰和抗日戰爭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差異——都是捍衛民族主權保持民族獨立的反侵略戰爭。至對於現在的台灣人,韓戰恐怕和日俄戰爭一樣事不關己——都是別國的事。

對中國歷史地理越來越陌生的台灣人,肯定想不通為什麽大陸人會暗暗把韓戰當作一場反侵略戰爭,那畢竟是在別國的土地上打仗。其實,朝鮮在歷史上曾經長期在形式上臣服于中國,一戰中日本欲控制朝鮮,滿清政府軍隊曾經在那裡作過堅決的抵抗。二戰后根據《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和美蘇協議,朝鮮一分為二,以南緯38度線為界,成為兩個主權國家——北韓和南韓。原蘇聯占領區的北韓為社會主義國家,原聯軍占領區的南韓為資本主義國家。如同英國在印度、美蘇在德國干的那樣,臭名昭著的大國遊戲和意識形態之爭活生生地肢解了朝鮮這個主權國家。同一民族自然渴望統一,再加上美蘇針鋒相對的對峙,南韓的李承晚政府終於于1950年悍然發動對北韓的戰爭。在南韓軍隊每戰必敗的情況下,眼看就要喪失遠東的軍事堡壘,美國人坐不住了,糾合了英國法國等17個國家的軍隊,在仁川大舉登陸,將北韓軍隊一分為二。由各個國家軍隊精英組成的軍隊,其戰鬥力是何等的強橫,由是形勢大變,北韓軍一敗再敗。聯合國軍的空軍,已經開始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扔炸彈——形勢顯而易見,中朝邊境無險可守,東北大地一罵平川,所謂唇亡齒寒,若不主動出擊,則無異于坐以待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數十萬軍隊毅然赴朝參戰。了解上述情形,其實就不難理解大陸人對朝鮮戰爭的看法了。

我要說的不是大陸人或者台灣人和朝鮮戰爭怎么看朝鮮戰爭,而是朝鮮戰爭在近代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中的客觀意義。無論現在的台灣人是怎樣的渴望獨立,或者是怎樣的渴望由中華民國來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只要你還用美麗的方塊字,你就屬於中華民族——一個人總是要在身後拖曳著一條長長的影子,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只要你屬於中華民族,你的祖先曾經在愛新覺羅的壓迫下、在八國聯軍的鐵蹄下、在日本人的奴役下碾轉哀號拋撒熱血,你就和這場戰爭多少有些聯繫。

中國近現代歷史,就是一部反侵略反壓迫的流血史,那些一幅幅悲慘的畫面和一個個恥辱條文,作為看得懂漢字的台灣人,想來是很了解的了,因為從各位台灣網友給大陸人素質低下的品評來看,各位不至於連最基本的近現代史都不了解。清朝末年,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固有矛盾運動,把滿清政府逼入了退無可退的死胡同,內憂外患,山河鼎沸,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神州陸沉,中華有頃刻累卵之禍。孫中山先生發皇奮楊,為民族之崛起碾轉一生,終於推翻滿清政府,為中華大地撒下了民族覺醒的種子——孫中山先生不惟是台灣的國父,也是大陸的國父——就政體而言,台灣和大陸并無不同,都是共和政體。然而百年的積弱,非一朝所能療救,幅員遼闊的中國,極端落後的農業群體,實非少數城市資產者所能駕馭。能否實行土地改革,取得廣大農民的擁護,實際上是國共兩黨成敗的關鍵,這中間實在不需要談論什麽意識形態。日本侵華,把中華百年來的危機推至頂點,在客觀上也給了岌岌可危的紅軍一個喘息的機會(對這一點,蔣介石他老人家是很清醒的,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同樣的清醒)。無論如何,兩黨終於攜手抗日。有的台灣人認為共產黨軍隊(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中避戰,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你只要看看當年日本人對中國軍隊的戰力評估就會承認這一點(他們認為中國軍隊中八路軍的戰鬥力最強威脅最大,其次才是中央軍)。當然,以八路軍和新四軍那點實力,自然不可能承擔正面戰場的阻擊。實際上,幾乎所有大陸知識分子都會默認:國軍才是抗日主力。

我上面說那么多,其實只為表達一點,那就是知道抗日戰爭結束,中華民族在對外戰爭中始終都沒有贏過。每個人心里都明白,是美利堅民族打敗了日本,而非中華民族打敗了日本——對於百年來從來沒有直起腰來走過路的“東亞病夫”,這中間的區別意義實在非同尋常。

然而,韓戰終於在中華民族這個“自尊空白”上彌補了一切。從軍事交鋒的結果上來看,雙方是平手,因為戰爭的結果維持了原本的局面,從政治心理目標上來看,中華民族軍隊(站在民族歷史的高度稱呼這支鐵血軍隊)徹底挫敗了空前強大的聯合軍,達到了禦敵于國門之外的目的。在這場戰爭中,由於裝備和後勤補給的不對稱,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資料表明,他們餓死和凍死的比戰死的還多。你難以想像那些勇士,穿著單薄的衣衫,空著肚腹,端著刺刀,踩著同伴的尸體,前赴後繼地衝刺,與坦克和大炮肉搏!即便是他們的驚恐無比的敵人,也由衷地欽佩他們的鐵血軍魂——他們就是台灣人說的素質低下的人!我深知台灣人對這支軍隊決無好感,我只能扼腕嘆息,我只是想他們的祖先,也曾那么執著地渴望驅除外敵楊威外域。台灣人也不可能了解他們為何那般甘愿捨弃美好的生命,而我能了解,他們只是在想:炎黃子孫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它站起來了,我就絕不能讓它再倒下去,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韓戰結束后,有一位曾經在華北日軍眼皮低下成立指揮部的元帥說:西方列強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奴役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請注意,他說的不是“中國”,是東方!!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激進民族主義者,只是歷史告訴我:軟弱就要挨打,我只是記住而已,從未想過要報復。中華民族一向都沒有什麽侵略野心,他們一向與人為善。

其實,(順便說一句)只要理解了韓戰于整個民族的意義,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兩岸統一并不是某個黨派單純的政治目的,就算大陸如今的執政黨更換了,也沒有人敢于放棄這個最高目標,原因還是那句話:它站起來了,就決不能再倒下去。這中間包含著一個文明社會中無可奈何的野蠻邏輯:我不傷害你,就不可避免的被你傷害——如果各位台灣人的素質果然那么高,想來很容易理解且同意這句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