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發行的「外來種犯台實錄」,臺灣有三十大外來種,分別是緬甸小鼠、多南線蜥、巴西龜、鱷龜、沙氏變色蜥、眼鏡凱門鱷、埃及眼鏡蛇、鳳頭鸚鵡、八哥、大陸畫眉、琵琶鼠、食人魚、泰國鱧、珍珠石斑、亞洲錦蛙、牛蛙、入侵紅火蟻、松材線蟲、中國梨木蝨、白輪盾介殼蟲、水稻象鼻蟲、福壽螺、美國螯蝦、綠殼菜蛤、布袋蓮、小花蔓澤蘭、銀合歡、大花咸豐草、豬草,以及香蕉黃葉病、木瓜輪點病、口蹄疫、SARS等微生物。


福壽螺侵台史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並非原生腹足綱動物,原產地在南美洲。一九八○年,高雄美濃鎮的一位婦人自國外帶回一盒福壽螺卵塊孵化,並以金寶螺之名推廣養殖後,福壽螺正式在台灣落地生根。
最初養殖的目的是要滿足國人口慾,並未外放至野外。但因肉質不符合國人口感,業者求售無門,紛紛棄置排水溝、灌溉水道中。豈知,野放後的福壽螺開始危害農作物的生長,尤其是水稻受創最為嚴重。
一九八二年,福壽螺危害的農作面積計一萬七千公頃,水稻面積就占了四分之一,達四千公頃。一九八六年,受害農作面積更擴大到 171,425 公頃,水稻面積增加為 19,980 公頃,稻米損害高達新台幣十一億七千萬元。
福壽螺產卵速度快,繁殖力驚人,耐受力強,即使在惡劣的水質,或 是乾旱的水池,都可以生長。「見青則吃」的福壽螺每年危害十萬公頃以上的農田,成為水生經濟作物的重要禍害。福壽螺在台灣並無天敵,農民唯有使用化學農藥處理,毒殺福壽螺也同時毒殺了其他本土的物種。
福壽螺沒有任何的利益,反倒造成每年數以十億計的損失,對環境的傷害更無法計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