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即「化身」孔子的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貢,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紀錄跟同學們向孔子求學的所見、所聞和所感,生動的文筆及故事安排,讓孔子好像真實地近在我們眼前,諄諄告訴我們該如何修身、求學、處世以及治國,你會發現,孔子的人生智慧,即使在今天仍然能讓我們受用無窮。

學會惜緣,就是學會珍惜陽光

沒有想到,我僅僅做了這樣一件很簡單的事,卻獲得了很大的一段幸福--  

我把父母從我的老家衛國接到魯國,在曲阜和我住了好長一段時間。

我的做法,很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向來就是一個全世界「飛」的人,上個月可能在越國的海邊,下個月可能到了齊國的集市,再下個月,說不定陳國國君的宮殿上,又能看到我的身影了。

我也經常自我標榜說我是一個天生的「遊子」,有著遠大的抱負,有著忙不完的事業。所以,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家。

我怎麼可能和父母住這麼久呢?

但是,我得坦白承認,我真這樣做了。而且和父母相聚的這一段時間裡,不僅讓我多年在外漂泊流浪的心,得到了溫馨與安頓,更讓兩位老人家享受到了天倫之樂。我真後悔沒有更早地安排時間,與他們更常相聚在一起。

是什麼促使我採取這一舉動,並獲得了這樣的一段幸福呢?

在今天的課堂上,大家希望我說說原因。於是,我就講出了約半年前的一次經歷。

那一天,我從吳國回來,匆匆去見老師。我還沒有走到杏壇,半路上正好遇到他帶著子路等人出門郊遊。

子路駕車,老師坐在車上,滿臉春風。見到我之後,他們立即停車問候我,並邀我和他們一同去郊遊。

看見老師和子路他們那麼高興,我也很想和他們一同郊遊。但是我從吳國回來,還帶著吳王的一封書信要急著送給魯君,就不能隨他們去了。

吳國的絲綢十分有名,我帶了兩匹回來,準備給老師做兩套上好的衣服。

我帶著也不方便,就交給了子路。因為他們此時不回杏壇,他就把這些絲綢放到車中,駕車遠去了。

晚上我回到杏壇。子路已經回來了。但他告訴我,那兩匹絲綢已經不在了,老師把他們送人了。

那兩匹絲綢十分珍貴,我一聽,一下就急了。忙問子路:「老師為什麼要送人?」

那個人一定十分重要吧?否則,老師為何把我千里迢迢帶來的貴重東西轉送給他?

沒想到,子路卻告訴我:「那個人我們以前也沒有聽說過,並不是什麼重要或有名的人,是我們在路上偶然遇到的。」

什麼?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於是,子路向我說了詳細的情況——

老師帶領大家到了泰山腳下郊遊,在一個十字路口,遇到一個叫做程子的人。這個人來自秦國,要去齊國。

但是老師與他一交談,就發現他頗有學問,而且頗有情趣,老師便不再去其他地方遊玩了,一下午都和他親密地交談,兩人還不時哈哈大笑,顯得十分投機。

直到天色已晚,那人還要趕路。老師才依依不捨與他告別。這時老師回過頭來,問子路:「我們身邊還有什麼較貴重的東西嗎?」

子路回答:「沒有其他東西,不過正好有兩匹子貢從吳國帶來的綢子,是準備給您做衣服的。」

老師說:「快快快,把它們全都送給這位先生吧!」

但是子路一動不動,好像沒有聽見一樣。

老師催了兩遍,看他還是這樣,便生氣了,說:「嗨,子路你聽見了嗎?」

子路只好直言說:「老師,這兩匹絲綢,是子貢好不容易從吳國帶來給您做衣服的,可是,在我們身邊還沒有多久,您就要送人了,對得起子貢的一片好心嗎?何況,您的衣服的確舊了,也該換一身好點的衣服了!」一聽這話,老師的神情變得和緩了。他耐心地向子路解釋,自己的衣服還可以,而且過一段時日子貢還要去吳國,再讓他帶幾匹回來就可以了。子路的臉色也和緩起來,但還是沒有去拿絲綢。

這時,老師又進一步開導他:「子路啊,我的做法絕對是有道理的。這在《詩三百》中可以找到很好的依據的。」

子路不服氣,說:「我不信。」

老師便說:「你不知道《詩三百》中有這樣一段嗎?||﹃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眼前的這位程先生,是天下的賢士,就像詩中的那位美人一樣,雖然他也是沒預期而相遇,但是正與我的心意相投。我也不想錯過這個相遇的緣分。如果現在不送點東西給他,恐怕一輩子見不著他了。就讓我們珍惜這種難得的緣分吧,趕快把絲綢送給程先生,好嗎?」

不知為什麼,一聽老師這話,子路就將兩匹絲綢送給了那位先生,並很有禮貌地笑著與他告別。

我知道,子路是一個直性子的人。同學中,大約也只有他能跟老師頂嘴。為此,也常常讓老師受氣。但這個直性子竟然乖乖聽了老師的說法,想法上轉彎這麼快,這倒是很少見。

一聽子路說完這事,我心中也有數了,也沒有那麼生氣了。之後,我不由地向子路提了一個問題:「你說說,你是怎麼被老師說服的呢?」

子路撓了撓頭,說:「我也弄不懂。好像有希望老師開心的成分,也有老師引用《詩三百》的權威性的成分。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好像老師說怕以後永遠再也見不到那個人,我突然覺得內心深處一下被觸動了,有一種酸酸的、甜甜的感覺,覺得真不給他一點好東西,就會遺憾,甚至會後悔一輩子。」

我點了點頭,接著問:「那麼,送禮之後,那位先生表現如何?」

「當然是喜孜孜,戀戀不捨地與我們告別了!」

「那老師呢?」

「老師也是格外開心啊。在晚風中,我駕著車,唱著歌,而老師滿臉堆笑坐在身邊,那個怡然自得的模樣,真叫爽快呢!」

「你呢?」

「我也很開心啊!」

回答完我的話,他又反問我一句:「那麼你呢?你現在想通了麼?」

我正要回答,老師進來了,一看他那張笑容可掬的表情,我就知道,他把我送他的布匹轉送給人得到的快樂,遠遠超過了他自己使用的快樂。

老師一見我的面,就向我道歉:「子貢,沒有給你打招呼,就將你送我的絲綢送人了,真是對不起。」

我忙說:「不不,聽說老師高興,而且能讓他人也高興,這就是很好的事啊。而且,下次我還會再去吳國,到時我再給您帶點絲綢回來吧。」

之後,我們便轉移了話題,談到許多分別後的事情,盡歡而散。

但是,當天晚上,我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過來了。儘管今天久別重逢見到老師和同學們,十分開心。但此刻,我心中還是有一種很不高興的感覺。

到底是什麼呢?難道是怪老師不該把絲綢送給陌生人嗎?

不是,絕對不是!那麼我到底是為什麼而不開心呢?

我苦苦地反思,突然間,找出原因了——那一瞬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母親!我格外思念起兩位老人家來。

父親也是生意人,我來向老師學習,他是積極支持的。但是我這些年來都跟老師在一起,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一年前我回到衛國的老家,父親明顯蒼老了。

在家裡住了三天,我又要走了。父親送我,一程又一程,捨不得我走。那天,正好下著雨,還夾著小雪。當我最後揮手向他告別時,我看著風雨中他那滿頭的白髮和蒼涼的目光,突然心如刀絞。父親是一萬個捨不得我啊,可是為了讓我追求自己的事業,他只能看著自己的兒子一次次離開自己遠去。

應該說我當時是很感動和憂傷的。可是離開幾天之後,我又把他忘了,腦袋裡充滿著許多所謂「更重要」的事。現在想來,什麼是「更重要的事情」呢?難道經常惦記父母、關心父母,不是「更重要的事情」嗎?

父母都已年邁,作為兒孫,盡孝要及時,不能找任何藉口去遺忘、淡漠地對待自己的父母啊!

第二天,我向老師請假,說要立即回家去拜望父母。老師不斷點頭,說:「是啊,你離開父母的時間實在是有點久了。我也幾次催你去,你都是一拖再拖。現在難得你有這份孝心,那就好好回家多陪一下他們老人家吧。」

第二天,我就告別老師,回到衛國與父母相聚了一段時間。

將要離開之時,看見他們與我還是難捨難分,就乾脆把他們從衛國接到魯國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並陪他們遊覽了泰山等風景名勝。

他們開心極了,說一輩子就是現在這段時期最幸福。看到父母燦爛的笑臉,我心裡也充滿了無限的喜悅。

今天,當我在課堂上把這些經歷講給大家聽時,我看得出來,有的同學眼中還閃著淚花。

老師對我不斷點頭。

子路說:「當初老師念了那首詩,觸動了我內心深處很柔軟的地方,讓我覺得不要錯過了眼下的緣分,所以就把絲綢給人了。沒想到,竟然也會如此深地觸動你的心靈啊!」

我點點頭,進一步向大家闡述我的體驗:﹁對一個陌生的人的緣分,老師都教育我們不要錯過。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也就是最難得的緣分,也是只有此生的緣分啊。如果不能珍惜這段只有此生的緣分,好好地對待父母,等以後父母不在的時候,再去後悔,那就已經太遲了!」

我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一些同學紛紛告假,回去與父母相聚。

老師不僅一個個同意,而且對大家大加肯定和讚揚。

本來是一次萍水相逢的相遇,照一般人的做法,根本不會當一回事。但是老師不僅與對方好好傾談,而且還送了對方一份貴重的禮物。這一來,不僅給別人創造了快樂,更讓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快樂。

一件很簡單的事,就被老師創造出生活的詩意。

於是,本來平凡的生命,就由此活出了不平凡的品質。

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這一件了不起的小事,讓我從此不僅重視各種緣分,更珍惜親友等重要的緣分。

這樣,我不僅感覺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且還結交了更多的朋友,這對我以後將外交工作做得更好、將生意做得更大,產生了很大作用。

【子貢學記】

人們嫌自己的生活沒有詩意,往往是由於錯過了當下的緣分。 

老師讓我們看到,哪怕是一段萍水相逢的緣分,也值得我們格外珍惜,甚至可以把它變為一次生命的慶典。

那麼,對於我們的親人、朋友等緣分更應珍惜,就是理所當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