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異常Q&A
(文/張鼎業醫師)

Q︰什麼是斜視與弱視?弱視與近視有何不同?


A:斜視是兩眼視軸不平行,往內側偏斜為內斜視,一般俗稱「鬥雞眼」;往外側偏斜為外斜視,或是俗稱「脫窗」。許多嬰幼兒看起來好像有鬥雞眼,其實是小時候鼻梁兩側眼皮比較寬,遮住內側的白眼球,是假鬥雞。長大之後,鼻梁挺了,看起來就正常了。
視力是出生後才漸漸發育的,因此新生兒的眼睛似乎構造完好,但這時大腦視覺區的發育還不成熟。任何因素阻礙了大腦視覺區的發育而導致視力不良,就是弱視。
弱視的原因可分四大類:
一、屈光不正:遠視高於400度,散光高於200度,或是近視高於600度。導致視網膜呈像模糊,難以刺激視覺發育。
二、雙眼不等視:例如一眼遠視100度,一眼遠視400度,400度這隻眼就比較不易發育。
三、斜視:雖然斜視的眼睛視網膜上會有清晰的呈像,但是兩眼所見影像不同,這是因為大腦會抑制斜視這眼接收的影像,而無法發育。
四、視覺剝奪:例如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造成視線阻礙,視力自然無法正常發育而造成弱視。
視力發育在生理學上的特殊機制,有它的關鍵期和可塑期存在。年紀越小,越容易發育。一旦超過10歲,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視覺系統已經沒有可塑性,要再治療就來不及了。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弱視的不二法門。
並不是視力不好就叫弱視,近視眼的眼球不戴眼鏡時雖然視力不良,但是戴了眼鏡之後就可以跟正常人看得一樣清楚。弱視的眼睛就算戴對眼鏡,也依然無法達到年齡應有的視力。
弱視的檢查,在小學或幼稚園的兒童並不困難。但小於三歲的嬰幼兒,主觀的視力測量有其困難,弱視的檢查就需要專業醫師使用特殊的儀器來篩檢可能造成弱視的原因。所以期望新一代的父母不要有「小孩子還太小,等長大一點再來檢查眼睛」的觀念,應儘早發現小孩子弱視的問題,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


Q:據說年紀大了,近視度數會慢慢減退,是真的嗎?


A:近視是指眼睛看遠方物體時,物體的影像呈像在視網膜之前,亦即近物可見,遠方的物體就看不清楚。造成近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軸過長、水晶體或是角膜曲度過大所致。
眼球隨著年紀的增加,對近視的影響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來自於眼球本身的萎縮,使得眼軸有小幅度縮短情況。高度近視之所以又稱為「軸性近視」,主要就肇因於眼軸不正常拉長。眼球長度多0.1公分,近視大約會增加300度,而眼球萎縮造成的眼軸縮短,則有可能使得近視減少。
老年人另一個會影響近視的問題是白內障。白內障是眼內水晶體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內可溶性蛋白質逐漸變成不可溶性蛋白質所造成的混濁。水晶體混濁不但會阻擋光線進入眼球,而且會使得水晶體變「胖」,導致水晶體曲度增加,進而增加近視的度數。所以老年人在白內障初期,因為近視增加的關係,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不需要戴老花眼鏡就看得到近物,這就是所謂的「二次視力」。在眼球萎縮和白內障交互影響下,老年人的近視度數可能會有變化,但不一定是減少,也可能會增加。


Q:老了一定會有老花眼嗎?出現老花眼大約在幾歲?出現老花眼的護眼動作?


A:眼球之所以看遠近不同距離的物體都會清楚,是靠著睫狀肌控制改變水晶體的曲度。但是三十五歲之後,水晶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有逐漸硬化的情形,以致於看近距離物體時,會出現眼睛疲勞,甚至看不清楚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老花眼。由於它是眼睛水晶體老化的過程,無論眼球之前已有近視、遠視或散光,都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當然在四十歲以前,因為老花的度數不重,所以症狀並不明顯。四十歲之後,水晶體慢慢有了一定程度的硬化,感覺上老花的症狀好像一下子就出現了。
由於老花眼是水晶體退化,並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除了儘量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之外,隨著老花度數的變化,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也是必要的。老花眼鏡可以幫助眼球看近物看得清楚,同時也可避免睫狀肌因過度調節所引發的眼疲勞症狀。
一般流傳的說法,說戴了老花眼鏡之後度數會越戴越深,其實是不對的。老花的度數不管有沒有戴老花眼鏡,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所以有需要的時候,還是儘量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才是上上之策。


Q:聽說有些顏色的太陽眼鏡反而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是真的嗎?請問選擇什麼顏色的太陽眼鏡對眼睛最好?


A:隨著臭氧層變薄,夏日日曬強烈,如何預防紫外線對眼睛造成傷害,是保護眼睛的一大課題。
紫外線依照波長可區分為三個波段:UV-A(波長320400毫米),UV-B(波長320280毫米),UV-C(波長280毫米以下)。對眼睛的影響:UV-A會進入眼球的視網膜,易造成網膜病變;UV-B可達到水晶體,是造成白內障的原因之一;UV-C因為被臭氧層過濾掉,自然界並不存在。一般而言,紫外線對眼球的傷害是慢慢長時間累積來的,因此從事一些特殊職業者,例如農夫、電焊工人、海灘或泳池救生員、高山救難人員、經常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者,都應該儘可能做好眼部的防曬措施。
至於如何選擇一副合適的太陽眼鏡?鏡片選擇上,應選擇能將紫外線波長400毫米以下全部濾掉,並且能過濾60%的可見光,以避免畏光和炫光。鏡片顏色以茶褐色、墨綠色或灰色為佳。藍色鏡片因為會使可見光的藍光穿透至眼睛,而藍光與視網膜病變關係密切,所以儘量少戴這類顏色的鏡片。其次是,透過鏡片所看到的影像不扭曲;鏡架的選擇要質輕、牢靠、耐撞擊。
劣質的太陽眼鏡若不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只是降低透光度來減少眼睛對光的不適,反而會使瞳孔放大,加劇紫外線的傷害。所以選購太陽眼鏡,無論目的或用途為何,濾除紫外線的功效仍是首要的考量(可參見第178頁)。


Q:如果又有老花眼,又有近視,該如何配眼鏡呢?


A:老花眼是眼球水晶體硬化,導致看近不清楚;近視是眼球曲度和眼軸長度不配合,導致看遠不清楚。
近視和老花是會並存的,所以年過四十歲之後,原本看遠需要戴眼鏡的人,以前戴著近視眼鏡可以看遠也可以看近,會慢慢發現戴著近視眼鏡看近物時越來越不清楚,要把物體拿遠才看得到,甚至要把近視眼鏡拿掉才有辦法看見。
這個時候,就要看近視度數和老花度數的狀況來做適當的處理。
如果近視度數在300度以下,可以拿下近視眼鏡直接看近;如果近視度數在300度以上,一開始老花的度數不深的情形下,可以考慮減少些微現有近視眼鏡的度數,使看近看遠都夠用。老花度數有一定程度的眼睛,上述折衷方式會使得看遠看近都不清楚,所以同時擁有近視眼鏡來看遠,老花眼鏡來看近是必要的。只是兩副眼鏡看遠看近換來換去,對需要在短時間內要同時看遠又看近,譬如說開會,又要看遠方投影片,又要對照手上資料或做筆記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大考驗。所以雙光或多焦點眼鏡,把近視和老花度數放在同一個鏡片上,免去眼鏡拔來拔去的麻煩,便可以考慮。只是大多數人較習慣一副眼鏡只有一個度數,所以花一些時間去適應是必要的。

Q:什麼叫做假性近視?真的近視又是怎麼回事?


A:假性近視是指眼球因為某些狀況,譬如說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服用某些藥物、或是血糖太高,造成睫狀肌緊張或水晶體密度改變,使得眼球屈折力過強,所引發的暫時性近視。假性近視的診斷可以透過給予睫狀肌鬆弛劑後,比較點藥前後眼球的屈光度變化來作判斷。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假性近視有一些特點,也可作為判斷真假近視的輔助工具:假性近視的度數較輕,很少超過150度,多發生於年輕族群,兩眼度數差距不大,視力在看近距離物體一段時間後會有明顯變動,眼科的眼底檢查沒有近視的眼底變化。大部分的假性近視是短暫的、可恢復的。
真性近視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近視,指的是來自遠方的平行光線,雖然經過角膜和水晶體的屈折之後,仍無法精確呈現在視網膜上,而是呈像在視網膜之前。
真性近視一般可分成兩類:一是屈光性近視,一是軸性近視。屈光性近視的眼球長度是正常的,是因為角膜或水晶體屈折度異常所致。軸性近視是眼球長度異常增加所致,眼球長度每增加0.1公分,近視度數大概會增加300度。真性近視的矯正只能使用近視眼鏡,而且高度近視可能會引發眼球其他的併發症,所以從小的視力保健非常重要。

Q: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看電視或電腦,會對眼睛造成怎樣的影響?


A:充足且適當的光線,是良好閱讀習慣的要件。閱讀時,光線來源應該置於後方。如果是在書桌上閱讀,前方放置的最好是有燈罩的光源,光源的高度應調整在眼睛水平之下,以避免光線直接射入眼睛。光線要明亮,但是儘量柔和、不刺眼。
使用電腦時,周遭環境的亮度不應超過螢幕的亮度,光線的來源應來自於側邊,不要直接照射在螢幕上,造成螢幕反光,當然也不能直接照射眼睛。
看電視時,切記不要把室內光線全部關掉,除了螢幕和周圍環境光度對比過於強烈,容易造成眼睛疲勞之外,對某些容易罹患急性青光眼的人來說,因為這時瞳孔處於中度放大的狀況,有可能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發作。
現代人用眼的時間普遍過久,用眼時如果有柔和的光線相伴,再加上良好的閱讀姿勢與距離及適當的休息,也可以輕輕鬆鬆做好護眼工作。


Q:很多小朋友自小就是高度近視,有方法可以改善嗎?還是注定一輩子如此呢?


A:高度近視指的是600度以上的近視,主要原因是眼軸長度增加,所以又稱「軸性近視」。眼球長度每增加0.37mm,近視度數大概就會多100度。因為眼軸長度異常增加,進而改變眼球構造,導致眼球血管神經系統出現變化,而有眼球多重退化的情形,所以又叫「病理性近視」。
高度近視對眼球造成的影響很廣,除了是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之外,水晶體提早混濁(即白內障)也是常見的併發症。另外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視網膜變性、黃斑部退化或反覆性出血、玻璃體液化或混濁(即飛蚊症),在高度近視的眼球發生機率都比較高。
高度近視雖然沒有明顯外眼部的問題,但是高度近視的患者配戴一般鏡架眼鏡,因為度數深,會有影像失真的狀況(即像差),容易有頭暈、疲勞,甚至無法適應的情形,所以高度近視的患者通常也是隱形眼鏡的愛用者,而且往往戴隱形眼鏡的時間過長。但隱形眼鏡戴久了,又會產生外眼部問題,例如角膜缺氧、過敏性結膜炎、乾眼症等。
高度近視的眼球變長了,就不會再縮回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平時儘量做好眼球的防護措施,避免因外力或紫外線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並遵循眼科醫師的指示,定期做檢查,如果有問題,可以在問題還沒擴大之前就獲得治療。
高度近視並不是在短時間之內造成的,通常是有跡可循:近視發生較早,而且增加速度快。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控制,遵照醫師指示確實做好視力保健,並配合藥物治療,應可有效減少高度近視發生的機率。


Q:有些人明明近視,卻因為愛美不願戴眼鏡。長期霧裡看花會加劇視力不良嗎?


A:近視到了一定程度,大概是150度以上,視力也會跟著下降到0.5以下,這時候看遠的視力就會有不夠用的情況。如果這時候沒有一副正確的眼鏡來輔助看清楚遠方的物體,看近距離物體雖然沒有太大影響,但是看遠方目標自然會有霧裡看花的感覺。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例如愛美、覺得視力過得去就好,或是對眼鏡產生誤解,認為戴了眼鏡以後就拔不掉,甚至以為戴了眼鏡之後度數加深的速度會更快,所以就遲遲不肯戴上眼鏡。這樣,不但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對工作、學習也會產生不良的效應。
眼睛在看不清楚的狀況下,會有不自主瞇眼或調節的動作,一旦養成習慣,就算後來戴了眼鏡,看清楚了,瞇眼的壞習慣也不一定矯正得過來。不戴眼鏡,不但不會對近視度數有任何幫助,反而因為看不清楚、瞇眼,造成睫狀肌過度調節,使得近視度數加深的速度更快。
所以近視度數已經到了需要驗配眼鏡的階段,一副由眼科醫師或專業驗光師給予正確處方的眼鏡是必要的。


Q:感覺上,老人總是喜歡坐在昏暗的光線當中,這是刻板印象,還是老人對光線較為敏感?


A:銀髮族最常碰到的眼疾就是白內障,老年性白內障是指水晶體因為年齡增加逐漸混濁,使得光線無法正常進入視網膜,導致視力模糊或是光線散射的狀況,尤其是後囊型的白內障在特別明亮的環境,例如大太陽下,由於瞳孔縮小的關係,會更模糊、更刺眼。
另外,還有一些眼睛的慢性疾病,例如慢性結膜炎,因為眼睛長期發炎的關係,對光線的刺激會特別敏感。乾眼症也是一個因素,因為淚液層不穩定,也會使得眼睛在光線下更容易模糊或刺眼。
所以有些老人家比較喜歡待在昏暗的環境,不喜歡在大太陽下出門。解決之道,還是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可能的問題,進而處理隱藏在怕光背後的原因,如果是白內障,可以手術處理。慢性結膜炎可以點藥的方式減少發炎的程度及症狀。如果是乾眼症,必須探究引起乾眼的原因,是哪一層淚液層出現問題,是淚油層、淚水層或是黏液層缺乏,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在問題沒有獲得完全解決之前,可以在外出陽光強時先配戴太陽眼鏡,以減緩眼睛的不適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