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有冰河?真的!不僅有冰河,還造就出宛如金字塔造型的「冰斗峰」!這唯一的「冰斗峰」在哪兒?它非常容易親近,也許,你曾經攀登過,只是不知它的身世罷了!



身處北回歸線通過的小島,現在的台灣當然已經沒有冰河,但那個「曾經擁有」就非常不容易了,而且,這個「曾經擁有」並非「船過水無痕」,至今仍能清楚看見冰河遺跡,還能爬上少見的「冰斗峰」,「啊~美麗的寶島……台灣真是個美麗島!」



台灣的冰河遺跡最著名的位於雪山、南湖大山,「雪山圈谷」尤富盛名,沒去過應該也有聽過,然而,要親臨現場,還真的得有相當的體力與登山經驗,對於多數人而言,並不是那麼輕鬆就可辦到。



別氣餒!如果曾經開車走過合歡山公路(台14甲),到過台灣公路最高點的武嶺,也曾經在合歡山莊吃過泡麵,爬過最容易登頂的「百岳」石門山,那麼你已經去過台灣曾經有過的冰河了!



沒錯!合歡山想必多數人都去過,卻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那兒也擁有冰河地形!



開車上合歡山真是輕鬆得不得了,站在武嶺停車場就能看到冰河遺跡,只是可能很多人美景當前,卻渾然不知罷了。若能走一趟合歡主峰,更能清楚看見該地形的全貌。



武嶺停車場往北望去,「合歡山寒訓中心」那排紅色屋頂的房舍,靜靜地當成顯著的目標,它們所在的那個谷地,稱為合歡谷,便是幾萬年前的「冰斗」(又稱圈谷)。



▲站在武嶺停車場向下望,紅色屋頂的建築為從前國軍的「合歡山寒訓中心」,所在位置便是冰斗所在,後方則是「冰斗峰」~合歡尖山。(記者謝禮仲攝影)



合歡谷向北開口,顯示當時的冰河向北流,順著通往寒訓中心那條道路往上看,道路經過的地方也就是冰河經過之處。道路上方是合歡山莊,它的左側為合歡尖山,右側是合歡東峰,山莊就位處鞍部。



合歡尖山北坡還有個小冰斗,站在武嶺看不到它,可在往石門山的路上回望;南坡也有個小冰斗,較不完整而未編號。



合歡谷的冰斗與合歡尖山北坡的冰斗,在冰河的侵蝕下,不斷地向後延伸,由於冰河時間在合歡山上累積的量不夠多,因此推測冰河的規模不大,長度應該不超過2公里。不過,它們推移的力道不容小覷,夾在它們中間的山峰被越磨越尖,形成所謂的「冰斗峰」(或稱角峰),於是我們看到的那座有點像金字塔的合歡尖山,便是台灣目前唯一被專家認定的冰斗峰。



▲在合歡東峰眺望合歡尖山,山形獨特,下方為合歡山莊。(記者謝禮仲攝影)



合歡尖山的登山口位於合歡山莊右後方,山路沿著東坡、南坡交界處蜿蜒爬升,由於其山形如金字塔般陡峭,一路上坡略感吃力,約莫30分鐘之內可登上峰頂,雖然有點喘,但那可是意義非凡的一刻,因為腳下踩的是台灣唯一一座被認定的「冰斗峰」。



站在3,217公尺高的峰頂,環顧四周,想像古早古早以前被冰河環繞的壯觀景象,當然,如果並不清楚關於這裡的冰河始末,或瞧不出端倪,四周壯闊的山景,也同樣令人絕倒、值回票價了!



下山的路徑可循原路,或從北坡路徑,約15-20分鐘可下抵公路,該處有一座林務局的水泥屋及小塊可供停車的空間,越過公路,就是石門山的登山口。



▲石門山為最容易登頂的「百岳」,下山方向看正前方的合歡尖山,金字塔形雖不算明顯,卻能看見其山勢走向與後方的合歡東峰。(記者謝禮仲攝影)



想要好好看看這座金字塔形的冰斗峰,走在合歡尖山上當然看不到,除了從武嶺的停車場可約略看到之外,最好還能順道走走石門山,它的路徑明顯、坡度較緩,幾乎形同郊山一般的容易。



合歡山莊對面的合歡東峰更好,登山道的坡度比石門山陡,但稍稍爬升一段路,便能清楚地看見合歡尖山的山形,後方的石門山也一併收攬。



▲登上合歡東峰更高處眺望,合歡尖山如金字塔般的形狀更明顯,公路蜿蜒通過,遠處山頭則是石門山。(記者謝禮仲攝影)



合歡東峰是合歡山區步道群中,相當值得造訪的山徑,它位於合歡群峰最中間的位置,3421公尺的高度,也僅次於北合歡山(3422公尺),登臨其上,景觀開闊,合歡群峰與奇萊山的雄偉山勢,盡收眼底。



還沒去過這條堪稱台灣最容易親近、最美麗的高山公路?現在出發正是時候,此刻的玉山杜鵑正值盛放的時節,尤其在合歡東峰!



▲合歡東峰是合歡群峰極佳的登山步道,不僅可遍覽合歡群峰山勢,「黑色奇萊」也清晰可見,圖為奇萊北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