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用不了這麼多錢,就捐給需要的人!」桃園縣大溪鎮85歲低收入戶文良才,雖生活刻苦,但他認為社會還有比他更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決定把3年拾荒所存下的20餘萬元全數捐出來。
文良才住桃園縣大溪鎮埔頂地區,雖然年邁,但身體十分硬朗,樂天知命的他歸因於知足,他說:「慾望少,煩惱就比較少,每天就能活得開心,身體自然就好。」
文良才與50歲的泰雅族妻子胡雙玉結婚27年,感情好但未生子,退伍軍人的他原靠每月2萬1000元的退休俸相依為命,錢不多但省吃儉用,日子倒也過得逍遙。
然而幾年前太太車禍傷到腦,一度左半身不遂,龐大醫療費用花光了2人多年存款,後續的復健等治療費用也占了退休俸大半,家用所剩無幾,年邁的文良才沒辦法重回職場,為了生活,3年前開始拾荒貼補開支。
1天開銷200元以內
他每天早上8點出門撿回收物,到中午就得回家準備午餐給太太吃,下午則將回收物稍加整理分類後又繼續出門尋寶,平均一天撿拾6小時,所得在百元上下,偶爾有數百元。
節儉的2人把一天開銷省到200元內,衣服、家具都是撿來的,3餐還是從鄰近學校打包學童吃剩的午餐。文良才說,學校午餐有魚、有肉,營養均衡,但小朋友有時候連吃都沒吃就倒掉十分可惜,才請校長讓他打包回家。
夠用就好 幫助更多人
文良才說:「人生知足就好,活得踏實比奢華重要,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就是這樣的知足念頭,讓他對先前退休俸改革引發的爭議感到不齒,他認為:「錢夠用就好,要這麼多又花不完,何不讓國家收一點回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近來太太在他的細心照料下逐漸康復,行動雖仍不便,但能下床走動,甚至能幫忙整理回收物,復健與醫療費用也沒那麼龐大,在知足、助人的念頭下,夫婦倆決定把3年來省下的20多萬元拾荒所得全數捐出。
桃園縣退伍軍人協會大溪分會理事長楊朝偉說,文良才是把從回收場換來的變賣收據交給協會統計捐款金額,近千張收據,每張都因汗漬變得皺褶,字跡也模糊,拾荒辛苦可見一斑,但文良才把這些辛苦錢毫不猶豫地捐出,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