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4日電)


善終要事先預約,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做2000多次「死亡決策」,


去年勸說老父簽下拒絕急救同意書,他說,這是大愛的極致表現。

黃勝堅說,在病人生命末期,近親捨不得,遠親不了解,醫療團隊會先請來病人三、四代的親人,先說明狀況,讓親人支持家屬的決定,讓病人好走,免得病人受到無效
醫療的折磨,


最後插著管子、全身腫脹到家屬認不出來。

「通常阿叔、阿嬸等遠親,
都會一定要救到底,不然就是不孝」,黃勝堅說,


可是末期病人95%會死亡,救回來也是植物人,如果三姑六婆阿叔阿伯說要救,就一定要支持病人的兒女配偶,否則植物人照護每年約需新台幣60萬到70萬元,連續4、5年,擔子不輕。

這就是死亡決策,黃勝堅說,醫療團隊大約會花上2次共約2小時,向加護病房末期病人的親友團說明清楚,接下來再向病人的近親說明,他曾經最多一次向30到40名親友說明,有經驗的醫療團每次說明,參與的親人人數會愈少,愈了解狀況,如果愈說明人數愈多,就可能衍生出醫療
糾紛

黃勝堅說,曾經有個90多歲
老翁的病歷有半個人高,進出加護病房無數次,家屬認為老人家「關關難過關關過」,從未想到預立安寧緩和醫療預約善終,拒絕無效醫療急救,老人家總會有一關過不了,最後發生醫療糾紛

老人需要預約善終,年輕人也需要預立拒絕急救意願,黃勝堅說,疾病與無常,老人和年輕人都可能
臨那一天,如果死亡無法避免,生前未表示意願,「依醫療常規,就是用機器去做」,延續生命,活人也跟著報銷,如果有預立意願,就是用大愛去做,生死兩相安。

7年前,黃勝堅向父親提出安寧醫療預約善終的觀念,但直到去年除夕,才讓高齡90多歲的老父預立意願書,他說,身為兒女,當然會有捨不得的時候,老人家卻認為這是好事,就怕時候到了死不了。10203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