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根在中原,後來,客家先民因為 中原戰亂而南遷,


先後遷徙到了贛江、濘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


他們在那裡披荊斬棘,開山造田,落地生根。


相對當地原居民,他們被稱為客家,後來也自稱客家。
客家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的移民運動緊密相連。


在歷史上,客家先民及客家人,曾先後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遷徙運動。


南遷漢人渡江後,集中匯聚於贛、閩、粵三省邊境山區,隨著人口的增多,


逐漸占了優勢,並形成自己的大本營,客家民系始得在此形成。


遠播海外
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遷播的同時,又基於國內政治,經濟和家庭等原因,


從南宋末年以來的700餘年間,各地客家人先後分別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家沖等港口乘船,冒險到達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北美洲。 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及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正所謂“凡海水所到之處,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因內外客家人總數已達6560多萬︰分布在國內大陸17個省、180多個縣市的約有5512萬人;分布在港澳台地區的有595萬人;散居在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有454萬人。因此客家人被譽為“日不落”民系。


臺灣的客家分布:
四縣腔
桃園縣:中壢、龍潭、平鎮、楊梅。
新竹縣:關西(部份)。
苖栗縣:苗栗市、公館、頭份、大湖、銅鑼、三義、西湖、南庄、頭屋、卓蘭(大部份)。
屏東縣:竹田、萬巒、內埔、長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樹。
高雄縣:美濃、杉林、六龜。
臺東縣:池上、關山、鹿野、成功、太麻、碑南。


海陸腔
桃園縣:觀音、新屋、楊梅。
新竹縣:新豐、新埔、湖口、芎林、橫山、關西(部份)、北埔、寶山、娥眉、竹東。
花蓮縣:吉安、壽豐、光復、玉里、瑞穗、鳳林、復金。


大埔腔
苗栗縣:卓蘭(中街、內灣、水尾)
臺中縣:東勢、石岡、新社、和平。


紹安腔
雲林縣:崙背、二崙、西螺。


饒平腔
苗栗縣:卓蘭(老庄)。


其他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


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由客家人的來源中我們知道客家人多半是在唐朝、宋朝時由中原遷來的,


所以使用的語言也接近唐、宋時所使用的語言。


接下來的中國受到元朝、清朝等外族統治,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大量地影響了中國北方的漢語系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官話。我們的國語就是官話體系中的一種–北方官話。


官話中遺失了許多古漢語的特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入聲字的消失及捲舌音的大量出現。


入聲字的消失讓許多古詩詞中激昂、快速的節奏感完全失去,


也使平仄脫離了實用的範圍而變成非查書不可的情況。


客家話產生在這樣的轉捩點上,可說是最接近現代漢語卻又保存有古代漢語特色的中國方言了。所以用客語唸唐詩、宋詞特別有韻味,而以之為基礎來學官話也較其他方言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