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土地面積只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洲中僅大於大洋洲,比一個中國大不了多少。但歐洲卻有30多個獨立國家,接近全世界國家總數的四分之一。雖然從人種學的角度上講,歐洲人以白人為主,但其個性之間的差別卻是顯著的:皮膚有純白色、淡粉色,也有橄欖色;頭髮有火紅色、金黃色、淺灰色、銀白色,也有黑色;眼睛有藍色、棕色、灰色、黑色等等。我始終有一個很幼稚的想法:用不同顏色的眼睛看世界,難道會是一樣的麼?
    由於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與不同國家的學生打交道多了,確實會發現不同民族的不同個性。一般說來,東方國家的學生言談拘謹、尊重老師,便於管理;西方國家的學生則思路敏捷、活潑開朗,容易交流。上口語課的時候,如果有幾個歐、美的學生,一般不會冷場,大家常常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如果聽課的只有日本、南韓學生,情況可能就會不同,儘管你使盡渾身解數,人家就是不開口,你又拿他怎麼辦?相反,上寫作課的時候,日本、南韓的學生常常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且寫得很認真;可歐、美的學生則常常嘻皮笑臉,不是太忙,就是忘了,你又奈他若何?不僅課堂效果不同,平日交往也不同。你去看望一個南韓學生,他會把你一直送到樓下,讓你感到當老師的尊嚴;可你要同南韓學生一起喝酒,那麻煩可就大了,長幼有別的禮儀錶現在桌面上,年輕的學生甚至要臉扭到一邊去才敢飲酒。相反的,如果你去看望一位美國學生,他竟敢把二郎腿翹到寫字檯上同你說話;當然了,吃飯喝酒也用不著客套,省了不少麻煩……。這些生活經驗使我不得不懷疑:難道真有辦法只保留一個民族的優點而不要它的缺點嗎?


    不僅東、西方民族的個性不同,即或是同為西方的歐洲各國,也是同中有異,各有各的特性。路易吉·巴爾齊尼在《難以對付的歐洲人》一書中將其概括為:沉著的英國人,反復無常的德國人,好爭吵的法國人,靈活的義大利人,謹慎的荷蘭人……。


    中國人有南北之分,歐洲人也有南北之別。總的來說,操日耳曼語和斯拉伕語的北方人大都像冬天一樣冷峻。在外貌上,他們身材高大、線條粗獷、體魄強健;在性格上,他們認真、守時、工作勤勉而又有些傲慢。而操羅曼語的南方人則大多像夏天一樣火熱。在外貌上,他們身材略矮、線條優美、四肢靈活;在性格上,他們自由、散漫、善於享樂而又待人熱情。在歐洲生活,如果你不了解民族間的差異,很可能會造成交往中的誤會。例如,義大利人在交談中常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友好,而英國人最不喜歡別人動不動就拍他的肩膀;德國人把遵守時間看成是重要的美德,法國人則認為除了巴黎聖母院的鐘聲之外沒有什麼應該是準時準點的。在德國旅行,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那樣的井然有序,即使到了夜間,在空空如也的大街上,遇到紅燈的人們也會自覺地在路旁等候。然而到了義大利,你會覺得到處都是亂糟糟的,街頭的紅燈比綠燈大了整整三圈,可人照走,車照開,警察就像沒看見一樣。多數歐洲國家都有強制司機係安全帶的規定,不過這項規定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卻很難執行。在義大利的商店裏可以買到一種印有安全帶樣式的T恤衫,是專門用來戲弄警察的。而車禍記錄則顯示:熱情殷切的希臘人常常在未到達目的地之前便倒斃身亡了,而摘取銀牌者為葡萄牙人,它的鄰居西班牙則以每年9000人喪命的代價名列第三。


    一位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特意在德、法、西、意四個國家中進行了一項“按喇叭研究”:當紅燈亮時他的車故意不動,以觀察後面司機的耐心程度。結果德國人最文明,平均7分鐘才開始鳴笛;義大利人最沒耐性,法國和西班牙人居中。


    我丈夫則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將歐洲人過馬路的行為分為三種主義:第一種以德國人為代表,他們在過馬路時眼睛只盯著信號,只要遇到紅燈,即使沒人也要等,是為“教條主義”;第二種以法國人為代表,他們在過馬路時既注意信號又左顧右盼,遇到紅燈一般是要停的,但沒人時可以例外,是為“機會主義”;第三種以義大利人為代表,他們過馬路時根本就不看信號,甭管紅燈綠燈,他們照走不誤,是為“無政府主義”。 有人專門對“歐洲人的排隊風格”進行過研究。結果表明,英國人、俄羅斯人、波蘭人被公認為最能排隊的民族,他們認為在人多的時候,排隊比擁擠更節約時間,也比較公平。而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則最缺乏排隊意識,他們以為排隊束縛了人性的開發,貶低了人性的自由。


    有人在德國某城市的街頭做了個試驗,把“男”、“女”兩個大字分別貼在馬路兩旁的電話亭上,然後躲到一邊觀察。他們看到前來打電話的男人都進了貼有“男”字的電話亭,而女人們則進了貼有“女”字的那一個。過了一會兒,“男”電話亭外排起隊來;而“女”電話亭則空著。又過了一會兒,一個行色匆匆的男人看到這種情景,便毫不猶豫地推開了“女”電話亭的門。試驗者上前訊問,原來這是個法國人,而那些排隊者統統都是德國人。法國人說,電話亭又不是洗手間,分什麼男女?德國人說,既然貼了字,總是有原因的,在沒有弄清原因之前,還是先遵守規定再說吧。


    以上這些差別確乎體現了不同民族個性的不同,但卻很難說是誰優誰劣。有人說,你可以同義大利人交朋友,但絕對不可以同他們做生意,因為熱情的義大利人在飯桌上什麼都敢承諾,可酒醒之後便把說過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了。相反的,你可以同德國人做生意,但卻不要和他們交朋友,因為如果他請你去聽歌劇而你又遲到了10分鐘,他則一定會把你晾在大門外。當然了,這一切都是一種極度誇張的說法。在生活中,我確實沒有德國朋友,也沒同義大利人做過生意。但有一次在維羅那,我確實看到一位義大利青年男子當著滿大街的人唱起情歌來,這種景象在德國和奧地利是看不到的。從工作的角度上講,你不能不相信德國人比義大利人更有效率;然而從生活的角度上講,你則不能不承認義大利人比德國人更有情趣。德國人的嚴謹和勤勉,使他們成為歐洲工業的火車頭;義大利人的享樂和浪漫,使他們的美食和歌劇走在了歐洲的前面……。至於法國人的浪漫、英國人的古板、俄羅斯人的粗獷、西班牙人的散漫都是眾所週知的,他們的個性也各有各的用場。唯其如此,歐洲才會顯得如此豐富多彩,這般生機勃勃。


    與中國人大談民族性格的方式不同,法國人常常娓娓道來,講一些“段子”給別人聽。例如:


    一艘客輪碰上了暗礁,大副聲嘶力竭地在甲板上叫喊:“請船上的男士們都跳到海裏去!否則整個船都要沉了。”看到大家無動於衷的樣子,船長上前制止了大副,然後分別在每一個男性乘客的耳邊嘀咕了幾句。此舉果然有效,聽話的男人紛紛跳到了海裏。大副不解地問船長:“您都和他們說了些什麼?”老謀深算的船長笑答道:“我對瑞士人說:‘這種體育活動比滑雪還要刺激!’;對英國人說:‘現在是表現你紳士風度的時候了!’對法國人說:‘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嗎?’對德國人說:‘要服從命令!’對那些來歐洲旅行的美國人說:‘放心跳吧,我們已經給每位乘客都買了人壽保險!’……”


    前不久,歐洲國家在瑞士洛桑舉行了一次專題研討會,以探討“最完美的女性”所應具備的特點。通過比較和鑒別,得出的結果是,最完美的女性應該具有:義大利人的頭髮,埃及的人眼睛,希臘人的鼻子,美國人的牙齒,泰國人的頸項,澳大利亞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大腿,中國人的腳,奧地利人的聲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國人的皮膚,法國人的曲線,西班牙人的步態……,再加上德國人的管家本領,美國人的時髦裝束,法國人的精湛廚藝,中國人的醉人溫柔……。可見,每個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點、甚至獨特的優點,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尊重其特點而學習其優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自己更加完美起來。


    如此說來,歐洲民族的眾多或許是一件好事了。當然了,眾多的民族也有眾多的困難。歷史上,歐洲不同民族之間的衝突、對抗、戰爭時有發生。而作為一個當代的歐洲人,他至少要掌握兩至三門外語,這當然要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得失相比,收穫總是大的。它使人們在磨擦、誤解、矛盾之中漸漸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合作。(張艷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