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泡湯促進血液循環..錯誤觀念!!
           文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東北季風陣陣,寒流開始一波波來襲,冬季熱呼呼的泡湯活動開始熱門起來,


坊間提供從台灣頭泡到台灣尾、所謂的「泡湯秘笈」也正夯,


不過,媒體報導高齡銀髮族因泡湯而心肌梗塞致死的消息也偶有所聞,泡湯玩樂之際,


除了享受泡湯的樂趣,也別忽略泡湯可能潛藏的風險。

泡湯有什麼好處?又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主任蔡忠文醫師指出,


「泡湯之後全身發熱、血液循環變好」是許多人既定的「錯誤印象」,


但事實上,泡湯的主要好處,是在於能讓人心情變好,使人覺得放鬆,


具有紓解壓力的效果,同時兼具水療復健,使關節痠痛或肌肉緊繃情況獲得改善的效果。

泡湯後頭暈目眩腦部缺血的危險,反應泡湯雖然可以透過血管擴張促使心跳加快,


但可能造成的風險會遠大於好處。

蔡醫師解析,泡熱水時,為了散熱,會使身體表皮皮膚血管擴張,血管的阻力下降,


相對的血液容積可能不足,導致血壓變低,心跳加速,心臟被動式的被強迫增加負擔,


可能感到胸悶不適;同時,肌肉會變得鬆弛,


原本像是幫浦般可調節身體血液分布的功能無法發揮,尤其是泡久了突然站立起來時,


會覺得頭暈目眩,上半身的血液會迅速掉到下半身,


原本身體透過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使腳部血管收縮、讓血液回流到頭部、維持腦部血壓的機轉被切斷,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考驗。

若是身體強壯的人,一段時間就能夠馬上恢復,但是心血管功能或心臟不好的人,


泡湯後突然站起來的一瞬間,就等於是突然間嚴重失血1、2公升似的,腦部血管沒有阻塞的,


會突然間呈現腦部沒有血液、心臟打不出血壓、冠狀動脈缺氧的情況,更嚴重的,


可能會因而誘發心肌梗塞。

※ 糖尿病患、骨鬆者不宜泡湯
蔡忠文醫師指出,有些民眾以為血管不通,


想要藉由泡湯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問題,其實是錯誤的做法。

泡熱水時,身體組織需氧量會增加,而患有足部病變糖尿病者,或是有周邊血管阻塞疾病者,


原本血流已遭阻斷,一旦需氧量大增,卻無法供應足夠的氧氣,反而會導致缺氧壞死,


因此,不僅不能泡湯,連用熱水泡腳也不適合。

另外,年紀太大、有骨質疏鬆狀況等,在濕滑浴場中易有跌倒風險的人,宜儘量避免泡湯。

蔡忠文醫師表示,想要促進血液循環,快走搭配間歇性衝刺的短跑,是最安全的方式,


而不適合跑步者,走路甚至逛街,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 的頭像
    john

    ☆∵♥雲淡無痕風過處,去留自在皆隨緣。☆∵°★∵.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