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Maltiflower Knotweed,Tuber Fleeceflower,Tuber Fleeceflower Root
‧學名: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ex Murray
‧科名:
 蓼科( Polygonaceae)蓼屬(Polygonum)
‧別名:
 首烏、赤首烏、夜交藤、紅內消、多花蓼
‧原產地: 大陸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北、江西、廣東、雲南和四川。
‧分布: 栽培
‧用途: 1. 藥用:根、莖葉: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潤腸,解毒散結,養心安神。治血虛體弱,腰膝酸痛,鬚髮早白,膽固醇過高,冠心病,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盜汗,臨巴結結核,癰癤。
‧莖: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 3~4 公尺,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
‧葉:
 葉片卵形,長 5~7 公分,寬 3~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托葉鞘短筒狀。
‧花:
 花序圓錐狀,長約 10 公分,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花被 5 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結果時增大,外面 3 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 8,短於花被;花柱 3 裂。花期 8~10 月。
‧果實: 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果期10-11月。 
‧特性: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 3~4 公尺,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片卵形,長 5~7 公分,寬 3~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托葉鞘短筒狀。花序圓錐狀,長約 10 公分,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花被 5 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結果時增大,外面 3 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 8,短於花被;花柱 3 裂。瘦果橢圓形,有 3 棱,黑色,平滑。花期 8~10 月,果期 10~11 月。 塊根藥材名“何首烏”,為滋補、強壯劑莖藤藥材名“夜交藤”,可治失眠症。 塊根含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等多種安基酸類;塊根在冬、春兩季采採挖。 用種子及塊根繁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