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模具設計應考量的項目


一、 成型品的因素:

1)材料的流動比




1)材料的流動比

2)肉厚的考慮:


1)構造強度


2)脫模強度


3)能否均勻分散衝擊力。


4)嵌合金屬件時,是否會發生金屬或肉厚破裂。


5)成形品薄與厚的防範(收縮凹陷)


6)接合線(融膠線)的部位是否正常。


7)成型品肉薄、肉厚與稜銳角部,是否會填充完整。


8)節省塑料的設計。




 




3)分模面及拆型線(Parting Line)宜考慮的事項:


1)分模線宜在成形品比較不顯眼位置或形狀。


2)毛邊易處理或整修位置。


3)分模線宜簡單如直線或幾何曲線或不成死角的位置。


4)澆口的位置或形狀選擇。


5)現有加工方式容易達成的位置。


6)滑塊結構及強度適合的面或幾何面相接位置。


7)配合排氣需求,在成品段差位置做拆型。


8)深槽面或不易頂出的垂直面


 


 


4)成型品所使用的塑料應考慮的因素: 


 


 



5)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 (Taper)又稱拔模角,另稱退縮斜度,是成型


品在模具設計影響尺寸及脫模極大的因素。(但以強制脫模時有


另外的考量方式)



 

3)花紋面


    不同的花紋面需不同的拔模斜度,以避免表面花紋產生擦傷的現象,如下圖示可知:表面越粗糙,拔模斜度要越大。




4)尺寸精密度的限制  


 




5)脫模的方便性:


為了使脫模順利,要讓公模的抓持力遠大於母模,因此通常公模拔斜度要比母模斜度小1度以上。


 


 


6)肋




3)肋可以協助減少變形,但不一定是唯一的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 的頭像
    john

    ☆∵♥雲淡無痕風過處,去留自在皆隨緣。☆∵°★∵.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