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公司都要因應大環境的改變,採取必要性的改革,才能使公司保持活力泉源,持續運作下去,達到公司既定的目標。改革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跳躍式的創新,另一種是連續式的改善,姑且不論何種改革,任何的進步首要之務就是建立改革共識,有共通的語言與共有的理念,才可能有共享的傳承和經驗。
建立共識確實是件不容易執行的事,但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意識改革的工作,成功自然會更快的到來。許多人凡事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公司若要進行較大型的專案活動,譬如推行5S運動、QCC品管圈活動、ISO認證等,都會加以全盤否定或採取消極不配合的態度,往往成為改革的絆腳石。其實,對於任何一件事,個人內在主觀意識都會影響外在行為的表現,只要是認為這件事是好的,就會舉一百個理由說明它是對的;只要是認定這件事是不好的,更會舉數百個理由來證明它是不對的。如果認真自我省思且惺惺相惜,就可體會出建立共識的困難性。
找來幾個人觀察同樣的一件事物,然後從每個人口中所描述出來的,可能都只是部份表象的呈現,無法很完整的詳述全盤原貌。譬如同樣看一個「手掌」,有人看到的是白白的手心,有人看到的是黑黑的手背,有人更鉅細靡遺的觀察,看到了不同的生命線和事業線,甚至是不一樣的指紋紋路。試問如此要如何建立對「手掌」的共識呢?
針對工廠而言,主管若要推動一項活動,勢必也會遭遇同樣的困擾。一般而言,建立共識的最佳手段就是教育訓練,藉由一連串合理且重要的課程安排,採取OJT和OFFJT方式,落實「洗腦」工作,導向欲進行改革的路徑,使之順利成為改革跟隨者,或更進一步成為傳播者。
前些日子很流行「企業改造」、「企業再造」、「改造工程」等,事實上都是同一碼子事,就是企業尋求更佳的製程合理化、優勢商品企畫、事業升級與轉型,以求免除淪落到進行危機處理的窘態。而在從事這些企業改造活動的同時,改革共識的形成與建立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不管是屬於同一部門的事情,或者是跨部門的活動,或是中心廠和協力廠之間的改革活動,在在都必須要先建立一定程度的共識,有了共識之後,活動才有辦法推動下去,否則將會功敗垂成,徒勞無功。
回想曾經參與多家企業的現場合理化輔導,剛開始時所遇到的瓶頸就是認同感的缺乏。一位外來的和尚,如何有效的踏入陌生的地域,且能說服在「習慣領域」中生存許久的人們,使這些人都能夠站起來,一起成為推銷改革的擁護者,這是何等的困難。厲害的意識改革者如同傳教士般,能夠使人們虔誠地信服宗教,這就算是成功。
只要認同感凝聚,接下來的推動可說是順水推舟,而且如同雨過天晴,海闊天空,參與人員充分發揮創意和靈活性,甚至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結果,提早達成目標,可能的話,還超越預定目標,成為另一個廣傳的好典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