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20:59








 

中文名稱:

酸藤                                
英文名稱: Sour Creeper

學名:

Ecdysanthera rosea Hook. & Arn.
‧科名: 夾竹桃科(Apocynaceae)酸藤屬(Ecdysanthera)
別名: 鹽酸仔藤、白椿根、白漿藤、石酸藤、細葉榕藤、紅背酸藤、黑風藤、斑鴣藤、十八症、風藤、酸藤木、三酸藤、螞蝗藤、牛捲藤、乳藤、酸葉藤、麻骨風、頭林心、斑鳩藤、厚皮藤、酸葉膠藤、緬榕、橡皮樹。
原產地 印度、馬來西亞
分佈: 台灣各地的中低海拔山林中,水溝旁等較濕潤之地。
用途: 1. 鹽的替代品:葉片帶有酸味,能生津解渴,早期原住民常摘它的嫩葉當作鹽的代替品。2. 藥用:酸藤可以入藥,味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藥效。性味:全株:酸、微澀、涼。效用:全株:清熱解毒,利詩化滯,活血消腫,止痛。治咽喉痛,口腔破潰,牙齦炎,慢性腎炎,食滯脹滿,癰腫瘡毒,水腫,泄瀉,風濕骨痛,跌打瘀腫,疔瘡,蛇咬傷。
莖: 藤本,小枝細長,幼嫩時呈淡紫紅色。

葉:

葉對生,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銳,基部鈍,表面濃綠而有光澤,背面綠白色,長約 4~5 公分,寬約 2 公分,葉柄、中肋及側脈均略帶紫紅。

花:

聚繖花序呈圓錐狀排列,花數甚多,花萼細小,花冠闊鐘形,深五裂或四裂,淡紅色,雄蕊 5 枚,生於冠筒上,子房 2 室。
實: 蓇葖果銳尖,蓇葖 2 枚,叉開成一直線,外果皮有明顯斑點。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絹質種毛。(s/book5/61.htm)

特性:

常綠藤本,小枝細長,木質藤本,長達 10 公尺,以纏繞的方式來進行攀爬,全株具乳汁。幼嫩時呈淡紫紅色,葉對生,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銳,基部鈍,表面濃綠而有光澤,背面綠白色,長約 4~5 公分,寬約 2 公分,葉柄、中肋及側脈均略帶紫紅,聚繖花序呈圓錐狀排列,花數甚多,花萼細小,花冠潤鐘形,深五裂,淡紅色,雄蕊 5 枚,生於冠筒上,子房 2 室,蓇葖果銳尖,種子有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