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金風鈴木 這是一篇隱藏文章。

2010/11/05 10:14
                                   

                                                       

                                                       享用鮮花大餐的白頭翁

 

 

黃金風鈴木 Tabebuia chrysantha 球根 走莖 幼苗 盆苗 插枝、接枝 插葉 種子大包 種子小包 種子零售 蘭苗 香藥草


  黃金風鈴木,學名 Tabebuia chrysantha,英文名 Golden Trumpet Tree、Golden Goddess,別名黃花風鈴木、巴西風鈴木、金風鈴、黃鐘木、伊蓓樹。紫葳科,風鈴木屬,落葉喬木,原產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株高可達 6 公尺,樹冠層塔形,呈散生狀;樹皮白灰色,有縱裂;主幹細直,多分枝,枝條輕軟;小枝細長,圓柱形,直立或斜向上。掌狀複葉,對生,小葉 5 枚,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 10-12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漸狹,全緣或疏齒緣,紙質;頂小葉最大,近柄之小葉最小,小葉柄長短也不同;葉面綠色,葉背淡綠色;葉面、葉背及葉柄均密被黃褐色毛茸;葉脈明顯,於葉面略凹下,於葉背顯著隆起,羽狀側脈 5-7 對;總柄長 5-12 公分,小葉柄細長,較短,長 2-5 公分;無托葉。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於枝端,先開花再長出新葉,盛開時花多葉少,幾無葉片,小花簇生成團;花冠漏斗狀鈴形,長 6.5-7 公分,直徑 3-4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闊卵形,兩側對稱,花瓣邊緣皺摺,花色鮮黃,不具香味;花萼小,倒圓錐狀鐘形,先端截斷狀;萼筒管狀,不規則開裂;雄蕊 4 枚,著生於冠喉下部,2 強,不突出;花盤肉質;子房上位,2 室,平滑無毛,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花柱絲狀,柱頭 2 裂。蒴果圓柱狀長條形,長 18-30 公分,表面密被毛茸,初呈綠色,成熟時轉褐色,自動 2 裂;種子多數,兩端具薄翅,無胚乳。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風鈴木屬(Tabebuia)約 100 種,原產中美洲至南美洲熱帶地區,原生範圍北起墨西哥、安第列斯群島,南迄阿根廷北部、委內瑞拉中部,加勒比海之多明尼加、海地、古巴等島嶼國家亦有分布。常見品種如下:風鈴木(T. impetiginosa),為落葉喬木,原產墨西哥至阿根廷,西元 1966 年引進,園藝景觀零星栽培;株高可達 12 公尺,樹皮密布突立的小皮孔;小葉 5 枚,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或突尖,鋸齒緣,革質;總狀或圓錐花序,花冠紫紅色;花期早春,盛開時全株幾無葉片。黃金風鈴木(T. chrysantha),為落葉喬木,原產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西元 1969 年由委內瑞拉引進,園藝景觀普遍栽培;株高可達 6 公尺,樹皮有縱裂;小葉 5 枚,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全緣或疏齒緣,紙質,葉面、葉背及葉柄均密被黃褐色毛茸;圓錐花序,花冠鮮黃色;花期春季,先開花再長出新葉,盛開時花多葉少,幾無葉片。洋紅風鈴木(T. pentaphylla),為常綠或半落葉喬木,原產墨西哥、巴西、巴拉圭、玻利維亞,西元 1967 年由墨西哥引進,園藝景觀普遍栽培;株高可達 15 公尺,樹皮平滑,密布斑點,無縱裂;小葉 5 枚,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或突尖,全緣,革質,葉面平滑無毛;總狀或圓錐花序,花冠桃紅色至洋紅色;花期春季,開花時尚有葉片。粉風鈴木(T. rosea-alba),為常綠喬木,原產巴西、玻利維亞,西元 1991 年由馬來西亞引進,園藝景觀零星栽培;株高可達 10 公尺;小葉 5 枚,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鈍,波狀緣,革質;圓錐花序,花冠粉紅色,冠喉鮮黃色;花期春末至夏季。銀鱗金鈴木(T. argentea),為落葉喬木,原產熱帶美洲,西元 1989 年由夏威夷引進,園藝景觀零星栽培;株高可達 8 公尺;小葉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鈍,全緣,厚紙質,兩面均被銀白色鱗痂;總狀或圓錐花序,花冠黃色;花期春至夏季。此類植物樹性強健,觀花性高,適合園景樹、公園樹或行道樹,惟花期頗短,十餘日至數週便繁花盡逝,賞花必須把握時機。

  風鈴木屬(Tabebuia)為熱帶樹種,引進台灣後於中、南部平地生育良好,近幾年園藝景觀栽培有日益增多之勢,北部冬季濕冷,需嚴防寒害。台灣常見栽培有二種:一為黃金風鈴木(T. chrysantha),別名黃花風鈴木、巴西風鈴木、金風鈴、黃鐘木、伊蓓樹,為巴西國花,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木;春季三至四月間為盛花期,先開花再長出新葉,盛開時花多葉少,幾無葉片,花色鮮黃明豔,繽紛絢麗,常令人禁不住停歇腳步,仰頭讚嘆眼前這片美麗的邂逅,但花期較前者短,約莫十餘日即凋謝飄零;夏季開始萌發綠芽嫩葉,伴隨表面密被毛茸的長條形蒴果逐漸抽長,繼而果熟開裂,兩端具薄翅的種子隨風飄散鋪陳滿地;秋季仍枝葉繁旺,綠意盎然;入冬後逐漸落葉紛飛,枝椏光禿,頗具滄桑之美;近年來台灣中南部許多路段廣植為行道樹,如高雄澄清湖、台南關子嶺、台南市之林森路、崇學路、東門路,嘉義市之世賢路、自由路,台中縣后里鄉三豐路等。另一為洋紅風鈴木(T. pentaphylla),別名粉紅風鈴木、巴拉圭風鈴木、玫瑰風鈴木、紅花伊蓓樹,常於春季新芽未萌發前,總狀或圓錐花序先葉而開花,花冠桃紅色至洋紅色,盛開時小花簇生成團,滿樹繁花,呈現一片千嬌百媚、柔情萬種的景致;花朵未凋謝前,掌狀複葉開始長出,形成桃紅色至洋紅色的花朵與翠綠色的葉片相互搭配的美感,為春天增添浪漫的風情,台中市綠川沿岸栽培頗盛。

  繁殖可用播種、扦插或高壓法,以播種為主。播種以春至夏季為適期,種子發芽適溫攝氏 24-28 度,即採即播發芽率較高;若秋季播種育苗,冬季低溫或寒流期間需保溫越冬;苗高約 15 公分即可移植,以春季萌發新芽前進行最佳,冬季忌移植。扦插以春、秋季為適期,剪取 1-2 年生強健枝條,每段約 10-15 公分,插後保持適潤,約經 3-4 週發根成苗。高壓以春季為適期,雨季期間進行最佳,宜選用去年生之強健枝條操作。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栽培處地勢要高燥,排水務求良好。日照需充足,喜全日照之直射光線,日照 70-100% 為佳,蔭蔽處生育開花不良。幼苗定植時挖穴宜大,並預埋堆肥、腐熟雞糞等有機肥料作基肥,日後成長較快速且強健;幼樹期間可酌量增施追肥,促其加速長高;成樹春至夏季為生育旺盛期,水分補給需充足,每月少量追肥一次,各種有機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比例提高磷、鉀肥有利開花。成樹秋末至早春最忌修剪,以免將已分化的花芽剪去而影響開花。花期過後修剪整枝一次,促使分生側枝,能多開花。屬熱帶樹種,適合栽培於高溫、無霜害之溼熱地區,溫度低於攝氏 16 度生長停頓,溫度再低就開始落葉。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台灣以中、南部栽培生育較佳,北部冬季低溫又多雨潮濕,需嚴防寒害。生性強健,喜高溫濕潤,耐熱、耐旱,不耐霜寒,生長快速,少病蟲害,生育適溫攝氏 23-32 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 的頭像
    john

    ☆∵♥雲淡無痕風過處,去留自在皆隨緣。☆∵°★∵.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